为什么掰手指会“咔咔”响?到底能不能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掰手指。尤其是干活多或者经常敲键盘、写字的人,手指会很酸,那放松的方法自然就是掰一掰。

    手指被掰得“咔咔”响的同时又很爽,所以,也有不少人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掰着玩。但是,也有长辈说:“经常掰手指,以后会得关节炎的!”那么,这样做对手指究竟有没有危害?掰手指又为什么会发出“咔咔”的声音?今天就一一说明白。

    为什么掰手指会发出“咔咔”声

    掰手指时产生的“咔咔”声,在医学上被称为“弹响”。

    弹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因为手指关节的连接处,有一个关节囊,里面充满滑膜液,它是在关节变直或变弯时起润滑作用。另外,关节周围还有肌腱,关节活动时会收缩和延长。

    当我们掰手指的时候,当牵拉或者曲折关节时,会让关节腔的间隙变大,这就会导致关节液中的气泡破裂或爆炸,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咔咔声。就像我们给气球打气,随着充入的气体增多,气球的边缘也被不断拉伸,当拉伸力量大于气球承受的能力时,就会爆炸。

    经常掰手指,会得关节炎吗?

    关节炎的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别:一种是与自身的免疫系统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是因为关节的软骨磨损(软骨的磨损与衰老、关节损伤、超重、遗传等有关,这叫做骨关节炎)。掰手指时,骨头和骨头之间没有摩擦,因此,一般情况下,偶尔掰手指对手指关节的危害性并不大,不会造成关节炎。

    而且弹响本身是一种摩擦,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炎。

    关于“掰手指会不会造成关节炎”的问题, 美国的医学博士纳德·昂格尔做了一个非正式但有趣的试验:他每天至少掰2次左手指关节,且从来不掰右手的关节,就这样用自己的双手进行了长达60多年的“对照实验”。

    最终,无论两只手是肉眼观察,还是拍X光片,都没有太大的差异,也并没有出现关节炎。他也因此获得了2009年的搞笑诺贝尔医学奖。

    长期频繁掰手指,危险!

    偶尔掰掰手指并不会导致关节损伤,也不会引发关节炎。但是频繁掰手指可能会对手指造成损害:

    ● 关节畸形

    尤其是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若是经常去掰手指,会影响关节的正常发育,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

    ● 韧带、肌腱、关节囊损伤

    经常掰手指,可能会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导致关节周围韧带肌腱的急性损伤,或者关节错位。另外,也可能会出现关节囊损伤,导致关节囊的一系列疼痛、肿胀或畸形愈合,手指形状可能会有相应的变化,比如:手指旋转、内部旋转、外部旋转等。

    ● 关节变粗大

    频繁掰手指,会对韧带和关节囊形成牵拉刺激,可导致骨质增生以及关节囊和关节滑膜的肥厚,这些都会使关节变粗大。

    ● 关节脱臼

    长期反复掰手指,指关节的过度摩擦,容易使关节韧带松弛,指关节脱臼的发生风险变高。

    手指的病理性弹响

    不仅是掰手指,像推拿、转动身体等正常活动所发的“咔咔”响被称为生理性关节弹响,一般来讲不会对身体造成额外的负担;但若是病理性的,需及早就诊:

    ● 手指的骨性关节炎

    手指软骨退变、破损,骨质增生,导致手指间关节的摩擦阻力变大,从而导致弹响。手指骨关节炎特征性表现是在手指关节伸面两侧出现骨性增生形成硬结节,可伴有红肿及疼痛,手着凉、活动增多的时候疼痛加重,休息时症状减轻。

    此外,患者晨起会觉得手指僵硬,握拳不太顺利,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

    ● 扳机指

    “扳机指”的医学名称是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本质是由于屈指肌腱与掌指关节处的屈指肌腱纤维鞘管反复摩擦,产生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

    起初可能是早晨或劳累后感到手掌指关节处疼痛感,觉得握东西有困难,手指弯曲时不易伸直,产生弹响声。

    严重时手指可能会固定于弯曲位置,必须靠另一只手来帮忙患侧手指伸展,若拖延病情到最后,可能导致关节挛缩。

    若出现上诉情况,要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原标题:《为什么掰手指会“咔咔”响?到底能不能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