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甲醛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零七年一月第六期)-焦点个案

    食物中的甲醛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传达组 科学主任游天颂先生报告

    背景

    回应近日市民对九肚鱼(一种海鱼)含甲醛的关注,本文概述甲醛这种物质,并探讨其食物安全风险。

    什么是甲醛?

    甲醛是一种工业化学物,用以制造可用于木材、纸张和纺织工业的塑胶树脂,而福尔马林则是含有约百分之三十七甲醛的溶液,能在家庭产品中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甲醛由于可透过自然和人工途径产生,因此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大部分有生命的生物都含有小量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甲醛。甲醛的主要人工产生途径包括燃烧(例如引擎排气、焚烧木材、发电厂、焚烧废物等)、建筑物料和吸烟时产生的烟。

    除了在工作环境中摄入甲醛外,一般人主要透过吸入空气(尤其是室内空气)摄入甲醛。新的建筑物料和家具会释放出甲醛。此外,在室内空气吸入甲醛这途径中,吸烟时产生的烟占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五(每日 0.1 毫克至 1 毫克)。至于透过气体和皮肤接触而摄入甲醛的其他途径,还有烟雾、气体煮食炉、露天火炉、木制品、纺织品、纸张、化妆品和药物等。

    甲醛存在于多种动物和植物身上,属于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吃下小量甲醛不会造成急性中毒,但吃下大量甲醛则通常会引致严重腹痛、呕吐、昏迷、肾脏受损或死亡。不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一般人主要透过吸入摄入甲醛"。甲醛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关注是其会否致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甲醛列为" 会令人患癌 ",认为有充分证据证明这物质可令人患鼻咽癌,并有有力但不充分的证据证明白血病与在工作环境中摄入甲醛有关。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关证据显示透过进食而摄入的甲醛不会致癌。

    为什么食物含有甲醛?

    甲醛是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有不同文献记载这物质自然存在于许多常见食品(包括水果、蔬菜、肉类、鱼类、甲壳类动物和干冬菇等),但含量(见表一)各异。在部分海产中,甲醛是其体内一种名为"氧化三甲胺"的化学物自然分解出来的产物。氧化三甲胺在动物死后会分解为数量相同的甲醛和二甲胺。甲醛会在某些海鱼冷藏过程中和甲壳类动物死后累积。有研究称九肚鱼在冷藏后甲醛含量可达每公斤400毫克。我们利用九肚鱼化验出的二甲胺含量以分辨甲醛曾否被刻意添加。

    表一:食物中天然含有甲醛的例子

    食物种类

    含量(毫克/公斤)

    水果及蔬菜

    苹果

    6.3-22.3

    香蕉

    16.3

    椰菜花

    26.9

    38.7-60

    冬菇(干/新鲜)

    100-406 / 6-54.4

    肉类及肉类制品

    牛肉、猪肉、羊肉及禽肉

    2.5-20

    海鲜

    鳕鱼

    4.6-34

    鱼蛋

    6.8

    甲壳类动物

    1-98

    九肚鱼(新鲜)

    ≦ 140

    由于有关食物中自然存在甲醛含量的研究不多,因此未必每种食物都可提供相关数据。以往曾有报道指粉丝、腐竹和发水食品(例如牛柏叶)滥用甲醛。在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六年九月,在250多个进行甲醛化验的食物样本中,结果全部满意。市民只要保持均衡饮食,便无须过分担心从食物中摄入甲醛。

    由于甲醛可溶于水中,因此减低风险之道是在配制期间彻底浸泡干制食品,并把用作浸泡的水弃掉。此外,另一预防措施是彻底清洗和煮熟所有食物方才进食。

    插图:食物中天然含有甲醛的例子(上至下):鲜冬菇和九肚鱼

    给消费者的建议

    由于甲醛可溶于水中,而清洗有助去除甲醛,因此应以流动自来水彻底清洗所有食物。

    干冬菇等干货应在烹煮前以干淨清水彻底浸泡,并将清水弃掉。

    由于烹煮产生的热力有助去除甲醛,因此应彻底煮熟食物至中心温度达摄氏75度或以上。至于鱼类,可查看鱼肉是否已烹煮至不再透明及容易分开。

    给业界的建议

    从可靠的商号采购食品。

    切勿在食物内添加甲醛。

    更多资料

    如欲获得更多资料,请浏览下列网页:

    中心发出的新闻公报

    中心发出的食物警报

    中心编制有关食物中含甲醛的风险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