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猎鹰

    1、为什么养鹰不用隼台?

    1:鹰架隼台是在考虑到鹰和隼的生理特性而制作的,鹰类生活于林地,通常的栖落地是树枝,是圆棍,所以要站架子。而隼类大多生活于高山平原,栖落地为岩石或土地,是平的,所以站台子。如果硬要它们换位站,爪子会出毛病的,而且它们站的时候会很不舒服。

    2、养隼可以用鹰架吗?鹰架底座多重为宜?

    2:鹰架隼台的底座重量应以猛禽大力飞扑却无法拽动为基本,不然架子翻了会伤到鹰,当然也不必太重,否则你挪动的时候也会困难的。另注意:隼台和鹰架的标准图形论坛上都有,照做,千万不要想当然的设计出自己觉得很适用的栖台,你不是猛禽,你会伤害到它们的,请切记!!!

    3、怎样给鹰喂水?

    3:鹰类喜欢水,有时会自己喝,我见过小鹰自己喝水。拿个香皂盒或别的比较浅的、大的容器装满水,摆在鹰面前,来回晃,吸引它喝,它若渴了会喝的(适用于熟鹰)。隼类很少喝水,耐旱性较好,我没见过隼类主动喝水的,都是人为点水。无论鹰隼,如果硬是不喝水,就要点水了。用毛笔或羽毛(个人喜欢用医用棉签)沾饱水,在猛禽嘴巴上刷水,水会慢慢留入口中,就行了,注意:要有耐心,很多鹰对于点水是不配合的,耐心!!!不用点太多,猛禽对水的需求量小,他们从肉中能吸取水分。

    4、鹰能认主人吗?

    4:听说鹰比较认主人,隼不行,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就算认,也很好纠正吧,毕竟不是狗。

    5、换主人的鹰有什么反应?

    5:换主人影响应该不大的,有很多老辈们到了春天不笼鹰了就会放了或者转送别人了。

    6、养鹰必须一直拴着吗?

    6:除了在笼鹰和放猎,其余时间鹰隼都应该被栓着(虽然这样说比较残忍)。否则它们容易逃逸或在乱飞时撞伤身体或羽毛。在笼鹰季节如果有条件,可以找个单独的房间,把鹰放在里面放养,这还牵扯到大笼和小笼的区别。

    7、鹰主动洗澡不?

    7:鹰隼都会主动洗澡的,在天热或者身体脏的时候,尤其在笼鹰期间,要准备燥盆的,不过这只限于熟鹰,生鹰连喝水都不敢,何况洗澡乎?如果鹰自己不洗,而你又觉得它们脏了,可以用浇花的喷壶给它们喷洗,但要注意:洗完了夏天要晒太阳,冬天更是,如果冬天太阳不足,用吹风机吹一下,注意温度别太高,会伤着毛的。

    8、如果捉到猎物,鹰会甘心交给主人吗?

    8:鹰隼是很少把猎物甘心交给你的,即使给你,也是因为它们以为你会有更好的食物给它们,而且这也是要经过很好的训练才能达到的,所以勤快点,自己过去吧。

    9 、手套的皮革以多厚为宜?

    9:小鹰熟了一般就不用皮手套了,只带个线手套,是扁鹰时用的。大鹰就要手套了,至于多厚,很难说清楚,五毫米?哈哈哈哈哈,开个玩笑,不一定的,只要你觉得鹰在用力抓也抓不偷,伤害不了你就行了。

    10、出鹰时连脚绊带长绳子一起放吗?是从哪一段绳子上放开?

    10:放大型鹰隼和鹞子,一般都是不带线的,只带脚畔。它们追捕猎物的战线比较长,带线会缠住障碍物的,会伤到鹰。小鹰比如松子和细胸摆胸什么的,可以带线,十米左右的线,要细,要轻,还要结实。放熟了就可以不带了。至于垛子,听说容易带食,所以要始终带线。

    11、鹰是怎样睡觉的?

    11:鹰隼都是站着睡觉的,雏鸟是趴着的,如果成鸟也趴着睡,那就是爪子或别的地方出毛病了,要注意了。

    12、鹰具里的的葫芦是做什么用的?还有那个好象竹编的篮子。

    12:水葫芦是外出放猎时给鹰喂水的,上半部分切掉一半,相当于碗的作用,下半部分起到储水作用。相当经典的设计,是中国传统鹰猎文化的精粹之一,方便,实用,还有艺术感,呵呵,一直想弄一个,不过不会做。

    13、同一品种的鹰眼罩大小差别大吗?买个就能用吗?大小怎么量?

    13:不一定,因为鹰隼雌雄个体的差别比较啊,头部的大小差别也大,不过如果你的是一只大的雄行或小的雌性,可能就可以。呵呵。如果有条件,还是为自己的爱鹰做一个或买一个量身订做的专用的吧。毕竟帽子还是相当重要的,头上带个大小不合适的帽子,换谁也不会舒服的。

    (四)喂养猎禽的方法

    猎食有雏,幼鸟和成鸟之分,猎期与非猎期之别,喂养方让也不一样,兹分叙如下:

    1.雏和幼鸟的喂法:雏用雀肉、兔肉或牛、羊肉,搅烂之后,加入适量鸡蛋,每天喂三、四次,用小木板把食物抹到雏鸟嘴里。幼鸟饲料用鸟、蛙、鼠等瘦肉,切成大小适中的小块,早晚各喂一次。喂的时候要吹“嘟、嘟、嘟”的哨声,使它自幼养成听从猎人招唤的条件反射。

    2.成鸟的饲喂:(1)喂食要定时。初期每天喂两次,每次喂总量的一半,以增加喂食时的教练次数。已经驯熟了的猎禽,每天喂食一次,午后给食。(2)喂食要定量。猎人捉到成鸟之后,要马上称一下它的体重,作为确定食量的根据.也作为猎禽今后肥瘦的标准。肥则懒,瘦则无力,都不利于打猎。我国猎人的成功经验是:猎禽每日给食量,大约相当于猎禽体重的1/4左右,如猎禽体重500克,喂食100-150克;猎禽体重400克,每天给食100克左右。每次喂食,都按打猎训练喂给,不断巩固已有的打猎条件反射。(3)最好喂新鲜的热肉。如果是新鲜的凉肉,要在热水里浸一下再喂。每次喂完了肉食之后,要把盛着清水的干净水盆送到猎禽面前,以便猎禽饮用。

    3.非猎期喂养:天气转暖,猎季已过,猎人在住宅附近背阴、凉爽、通风的地方设栖木,令猎禽栖息,每天定时喂以蛙、鼠、鱼、蛇、小鸟或其他废弃动物的瘦肉,使其渡夏换羽,秋冬打猎季节再用。

    (五)猎禽的训练

    这里重点介绍刚捕来的野性勃勃的成鸟训练法,对那些自幼育雏长成的鹰、隼,也可参照此法育训。

    1.先去野性:猎禽刚被捕获,成鸟野性勃勃,乱飞乱抓乱啄,甚至攻击主人。猎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先去其野性。常用的有效良法有:(1)水喷法。成鸟撒野逞凶,猎人口含清水,向它身上连喷数次,野性必然顿减。此法虽好,但不可过分使用,以免受凉生病。(2)如果同时采用减食法,效果更好。刚捕来的凶野成鸟,第一天可以不喂或少喂,使其体力消耗,老实听驯。(3)熬鹰,这也是我国民间常用的有效办法。几个猎人昼夜轮流熬驯,不让猎禽休息。耗其精力,去其野性,使其老实听驯。只要采取以上三法,或者采用以上三法中的两法,再凶野的猎禽,也会在三、四天内安静下来,接受猎人的驯养。猎人要经常抚其翎,理其羽,培养人与猎禽之间的感情。

    2.臂托喂食训练:喂食时,猎人用手臂托鹰,用哨子发出短促的叫“嘟、嘟、嘟”的呼唤声,当猎禽听到呼唤回头张望,猎人给它肉吃。每次给食,都要从猎禽准备猎捕对象的眼眶里取肉喂它。如果训练猎兔,要把兔皮用草楦起来,喂的时候,要从兔皮眼眶里取肉喂它,如果训练猎狐,要从楦起的狐皮眼眶处取肉饲喂。并要逐惭加大哨声呼唤距离,逐步培养在较远的距离,猎禽也能听从猎人哨声呼唤的条件反射。手臂喂食训练,猎人必须注意自身的安全。为了保护手臂不被猎禽抓伤,猎人要戴手套,手臂要缠皮子(或戴皮子做的套袖)。

    3.拖拉假兽给食训练:手臂喂食训练之后,下一步要把喂饲猎禽的肉,放在楦起的兔皮里(猎狐时,预置楦起的狐皮中),每天喂的时候,令助手拖着假兽跑,猎人以“嘟、嘟、嘟”的哨声把假兽指给猎禽,纵禽腾飞猎捕。饿禽一见假兽,立即禽羽收缩,体姿低伏,象箭一样直射而去,锐利的爪子刺进假兽体内。当猎禽捉住假兽之后,猎人马上从假兽眼眶里取肉喂它。如此反复训练,逐渐形成猎兽的条件反射,三、五天即能达到预定目的。为防猎禽飞逃,拖食训练阶段可在空闲的大屋进行,也可用长细绳系在禽足上控制。

    4.试猎演习:在猎禽己能追逐假兽猎食的情况下,为进一步训练它的猎兽本领,猎人选择一个风不大,乌云不多、天气较好的日子,清晨出发,猎人与助手一道带鹰,隼到选定的猎场试猎演习。猎贪头天要绝食,猎场条件与试猎要求,均应按下节“打猎准备和注意事项”进行。猎场上,助手放开预先准备好的活野兔,当野兔逃到30米左右的距离时,猎人以“嘟、嘟”的哨声,把逃兔指给猎禽。饿禽见到逃兔,立即纵身飞捕,两眼死死盯住猎物不放,象一枚呼啸的子弹,带着嗖嗖的风声,闪电般冲去,往往一击即中。猎人立即赶到,取下猎禽,马上从这只被捕的逃兔身上,割块带着鲜血的热肉喂它,使它尝到猎捕成功奖励的美味,巩固已形成的打猎条件反射。为了第一次猎捕演习有绝对把握,助手放出的活兔要坠以绊木,以利于猎禽捕捉。稍事休息之后,猎人与助手继续在猎场巡猎,觅找哄赶野兔,在野兔距离猎人三、四十米的范围内,纵禽猎捕,往往每击必中,猎人立即赶到,取下猎禽,再按上法奖给猎禽新鲜的肉食。如此连续演习,猎捕三、五只后早早结束,以免猎禽太累,或因连续奖励鲜肉而喂饱猎禽,发生飞逃意外。第一天试猎演习成功之后,可以正式使用了。猎狐的猎禽试猎演习法,可参照此法进行,猎捕对象是狐。

    (六)使用猎禽打猎法

    试猎成功,可以实地打猎了。使用猎禽打猎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注意哪些问题?为了取得打猎成功,使用猎禽打猎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注意以下问题:

    (1)远避高树多的猎场。使用猎禽打猎的猎场,不但要有猎禽准备捕捉的猎物,还必须是空旷地区。猎禽有时会落到树上不下来,有时还会飞逃,因此,高树多的猎场不宜使用猎禽。

    (2)猎人要适当分工。驱赶野兽的猎人与控制猎禽的猎人,必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保证猎场活动有条不紊。

    (3)出猎那天必须是饿鹰。俗语云:“鹰饱了不捉兔。”这是使用猎禽打猎的真理。因此,出猎的头天猎禽要绝食(或少喂),第二天清晨,猎禽处于饥饿状态,精神抖擞,禽羽紧贴,杀气腾腾,随时都有飞扑之势,猎禽可用。

    (4)控制猎禽的猎人,手上要戴手套,臂上要戴长套袖,以免手臂被鹰抓伤。禽足要拴皮绳,以供猎人掌握控制。禽尾要拴响铃,以便猎场上能从远处发现正在与兽搏斗的猎禽。

    (5)野兽迎面跑来不纵禽猎捕。猎禽迎面飞扑,闪电般冲向猎物,双方速度极快,猎禽袭击常会扑空,一旦撞到地上,必断翅、折羽造成伤亡,所以,不纵猎禽飞扑迎面而来的兽。

    (6)野兔快进荆棘丛时不放鹰。曾见有人在野兔快要钻进荆棘丛时放鹰,猎禽猛冲直下,抓住野兔臀部,兔痛急钻进棘丛而逃,鹰爪一时不能拨出,猎禽被活活拖死。

    (7)猎场打猎,一旦赶出猎物,猎人立即以“嘟、嘟、嘟”的短促哨音把猎物指给猎禽。捕到后,要背着猎禽把猎物装到袋子里。捕得三、四只之后,拔一、二兔舌稍喂,借以鼓励,稍作休息之后再猎。捕得的猎物不能露在外面背着,装猎袋的时候也不能叫猎禽看见,否则,猎禽死死盯住已捕获的猎物(或猎袋),不再注意猎场,影响打猎效果。

    (8)猎禽打猎必须有人驱赶猎物才行,赶出的猎物越多,猎禽捕捉的也越多,驱赶很重要。如果能用猎犬搜索驱赶,效果最好,又能减轻驱赶猎人的劳动。

    (9)鹰、隼、雕等猛禽,都好由上向下飞扑攻击,因此,猎人纵鹰猎兽时的位置,最好站在上坡有利地势。

    小鹰驯养要从选鹰种/挑鹰开始。一般按季节选鹰种。

    春末夏始的时候一般就是松子/白胸,秋冬季节就是鹞子/气胸/垛子(垛子又分:兰花秀/马莲/桃花,还有一种鬼脸垛子,使垛子一种亚种,脸上泪痕粗大,色灰,爪黄,这几年少了,五年前我在天津的鸟市见过两架,是鸟贩子从外地背来的,当垛子卖)再有就是红隼/山尖子。

    松子/白胸是玩小鹰中最普遍的,也是大家最喜欢的鹰种。主要因为这两种鹰容易训练,猎性好,还有就是它们来的时候正赶上小麻雀快要出窝了,鹰一经训练完成小麻雀正好出窝,容易放上。

    松子/白胸每年4月20日左右在天津就能见面了,刚见面时几乎全是老鹰一般到了5月4.5日后陆续就有花鹰到了,一到小满鹰就算过去了。一般挑鹰要挑早期鹰。见面早的鹰说明它拿食不费劲,不用跟着鸟群走,可以先到。

    现今养鹰人挑小鹰尤其是松子,讲究什么对花/净毛,其实让我说只有鹰够硬,爪子干净,毛倒的不柴,有油就行了,不要非分几棵几棵的。放小鹰要我说人比鹰重要,鹰是人玩出来的,如果人掐不好食,再不会贴鸟,放鹰时把再不顺,多好的鹰也是白搭。

    生手玩小鹰建议还是玩花鹰,因为花鹰一旦亏了,还能提膘快点,能担待点,换成老鹰很可能已经死了,另外老鹰性大也不好训练。

    白胸不要养体型大的,一般大的逮法苯(自己看法)。白胸分枣红眼/白尕眼一系列,我就不说了论坛早就有,说得很详细。在过去天津老前辈们玩白胸的大有人在,每日出围收获比松子还多。我还知道有一位前辈十几年前用白胸逮大眼贼笼兔虎,让人大开眼界。(大眼贼是一种大型田鼠,眼大,身短,腿短,尾短,每只有三两左右。)

    鹞子/气胸一般10月前后和大鹰一块过。鹞子/气胸分青/紫/麻。但紫气中有一种火气,色艳如火,逮法飘逸,洒脱。

    鹞子/气胸如果单按逮法来说气要比松子逮的巧,并比松子要快。鹞子要比白胸的飞头快,并且有力,可降大物,但鹞子不是越大越好要综合判断。(2000年,我得到了一架小鹞子,比气只大半个尾花,青鹰,眼皮/鼻子/爪子全是豆青色,脯白,背青。每天早上溜大鹰时,我拿它总能放一两个灰喜鹊或鸽子,还能放几个麻雀,转年开春我把它送给北京的朋友,他当年都没玩松子)但鹞子性大易反性,要注意,在天津有句话:鹰七鹞八。说得是要想放上鹞子比大鹰还要多一天。气胸,逮法好,但要比一般鹰娇气,膘一旦亏了就不好提了,并且膘小容易掉腿,这就是人们说得:气的腿活见鬼。可我爱玩气,气要玩大膘,但不像北京/东北人说得是老头鹰,天天举着。有时间举会,把食架没了就行了,但脸一定要闯透。垛子是我的最爱,垛子也分白/庆/紫几种颜色。但我最爱紫鹰,如果再加上萝卜身,蛤蟆头,棒槌尾巴。不说了,馋死了。垛子逮法不同长腿鹰,以抄为主,有的鹰也如兔虎一样打,打得鸟在地上打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